close
更新日期:2009/03/09 16:55 韓啟賢
原能會9日指出,台灣現有3座運轉中核電廠的6部機組,預計在今年5月全部完成的「小幅度功率提昇」作業,預估往後每年可增加4.45億發電度數;如果替代火力發電估算,預估每年可減少約28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。
核能電廠早期設計階段的安全分析,對於反應器所能產生的最高熱功率,是以102%額定值為基準,較100%多2%;這個2%的餘裕,主要是考量功率計算時,飼水流量量測的不準確度。
但隨著科技進步,如果採用較先進的超音波流量計,將原設計時保留的部分餘裕釋放出來運用,便能在安全沒有顧慮的情況下提昇電廠功率,增加發電量,這就是小幅度功率提昇。原能會核能管制處科長張欣說:『核能電廠(功率)之所以能夠微幅提昇,主要就是因為量測儀器的改良,量測不準度的降低,所獲致的一個結果。』
台灣現有3座運轉中核電廠的6部機組,從2007年起陸續開始進行小幅度功率提昇作業,預計在今年5月完成最後一部,核3廠一號機的小幅度功率提昇作業。完成後,預計每年可增加4.45億發電度數;如果替代火力發電估算,預估每年可減少約28萬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。原能會指出,在確保核能安全的要求下,這是對減少二氧化碳排放,延緩地球暖化,促進環境永續發展盡一份力。
全站熱搜